咨询热线:13699523152

南昌南昌家教网

在线客服
思敏家教
    家教新闻资讯     请家教常见问题     做家教常见问题     学习资料     网站公告     家长天地     家教才艺通     学习宝典     教学资源     外语学习     特色小班     初一试题     初三试题     中考专题     高一试题     高二试题     高三试题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南昌家教网】 → 家教资讯 → 浏览文章

采编:南昌家教网   来源:南昌家教网    点击:1688    发布日期:2013/5/18 22:36:17

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之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一周知识要点

1、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2、列强与近代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3、列强侵华的四个阶段及特征

4、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抗争

5、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

二、重难点内容讲解

(一)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衰落。

  (2)目的:为了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打开中国国门。

  (3)结果:清政府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新思想萌发。

2、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月~186010月)

  (1)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

  (3)影响:清政府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外来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很多困难,封建残余势力浓厚,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主的大陆政策;列强的默许或纵容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侵华提供了可乘之机。

  (2)结果: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目的:为了保护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利益,用武力实现瓜分中国的企图。

  (2)结果:清政府被迫同11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5、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45年)

  (1)原因:日本经济危机严重,需要对外战争摆脱困扰;国民党大举围剿红军,提供了有利时机。

  (2)结果: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3)影响:抗战胜利是近代百余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二)列强与近代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勒索赔款

  (1)中英《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2)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赔款600万两白银。

  (3)中英中法《北京条约》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中日《马关条约》赔款日军费用2亿两白银(外加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5)《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

2、割占中国领土

  (1)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中俄《瑷珲条约》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

  (3)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中俄《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

  (5)《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44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

  (6)《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

  (7)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在俄、法、德干涉下,中国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

3、开埠通商

  (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天津条约》开放牛庄(后改为营口)、淡水、汉口、南京、镇江、九江、台湾、琼州、烟台、汕头。

  (3)《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4)《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4、攫取各种特权

  (1)《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

  (2)《望厦条约》,美国取得兵船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特权,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3)《黄埔条约》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4)《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5)《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三)列强侵华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1、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

  (1)侵华背景: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工业革命促使商品输出成为资本主义的生命线,资产阶级掀起殖民扩张的狂潮。他们的侵略表现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以满足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需求。侵华的主要国家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和经济发展虽慢但侵略成性的俄国。

  (2)基本特征: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为主要手段,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侵略特权,加紧商品输出。

  (3)认识: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政府腐败无能,导致一次次战败,说明腐朽的封建主义根本不能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抗衡,落后就要挨打。

2、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1)侵华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主要列强的经济侵略政策增加了新的因素——资本输出。同时,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只剩下中国这块半殖民地,因此,列强对华展开激烈的争夺。

  (2)基本特征:列强对华继续发动军事侵略(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同时,加紧资本输出;在相互勾结侵华的同时(门户开放《辛丑条约》),又加强内部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府院之争、日俄战争);另外,扶持侵华工具(袁世凯、各派军阀)以华治华

  (3)认识:

  侵略是帝国主义的本性,资本输出是其基本特征。列强间为了利益既勾结又争夺,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

  列强利用清政府和反动军阀为工具,侵略呈新的态势。中国两大主要社会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人民群众同清政府和北洋军阀的矛盾。

3、五四运动到抗战胜利

  (1)侵华背景:一战后,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到1924年列强各国基本完成战前经济的恢复。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德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日本积极推行大陆政策,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又一次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2)基本特征:美国逐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以华治华仍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统治工具由北洋军阀换到蒋介石。列强侵略格局由华盛顿会议后形成的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暂时独霸中国。

  (3)认识:

  列强为自身利益,加紧扩张和争夺,不会自动放弃殖民扩张政策。

  蒋介石在列强支持下,确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反共反人民,出卖国家民族权益,但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

4、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初期

  (1)侵华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积极推行全球扩张政策,企图建立在世界的统治。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

  (2)基本特征:以侵略为主,先是以华治华,扶蒋反共,后发展为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但其阴谋最终一一破产。

  (3)认识:

  扶蒋反共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把中国作为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霸权主义的具体体现。霸权主义政策最终破产。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共领导下,最终取得反对列强侵略的彻底胜利。

(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

1)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中国近代大规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带有新时代的特点。它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同时又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义和团运动:在北方民间秘密结社基础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而发展起来的一次自发的、分散的农民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即笼统排外和对清政府的警惕不足。

2)地主阶级

  地主阶级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组织抵抗活动,终因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而失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未能付诸实践。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开展洋务运动,虽然主观目的是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巩固清王朝的统治,但也有抵御外侮的目的,最终在甲午战争中以北洋舰队的覆灭为标志而失败。

3)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18986月开始的百日维新,表明戊戌变法达到高潮,但最终失败。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发动了以武装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但最终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此后,孙中山又先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4)无产阶级

19191949年,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认识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1840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三次高潮,但都最终失败,说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阶段(19195月至1923年底)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月至19277月)

  以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为基础,国民大革命蓬勃兴起和发展。

  北伐战争使国民大革命达到高潮。

3)土地革命时期(19278月至19377月)

  中国共产党从城市转向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并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四次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7月至19458月)

  这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防御阶级,中共积极参与正面战场抗战,并开辟了敌后战场。

  相持阶级和反攻阶级,中共坚持团结、抗战,根据地渡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迎来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8月至194910月)

  抗战胜利后,中共领导人民尽力争取和平。

  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共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略决战取得胜利。

  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经验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批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六)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两种不同结局的原因分析

1)近代前期五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反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方面的原因:此时期是清政府当政,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战争中:战前不做认真的战争准备。战争中妥协退让,避战自保,以胜求和;打击、压制抗战派;一些将领贪生怕死、弃城逃跑等。这都证明腐朽的清王朝不能担当领导反侵略战争的重任。

  经济、军事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以来,一直落后于世界潮流。同侵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军事装备处于劣势。

  发动民众方面的原因:清政府是地主阶级代表,与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不可能也认识不到人民的反侵略力量,因而不可能发动人民全面参加反侵略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方面的原因: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问题上的关系以勾结为主,中国人民面临共同侵略;20世纪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中国人民反侵略中可以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抗日战争中国利用了美、日矛盾。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得到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支援和配合,这是一个重要条件。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抗争史上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惯例,洗雪了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各族人民因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在精神上受到极大鼓舞,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江西师大家教中心简介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13699523152 客服邮箱:13699523152@139.com

搜索关键词 南昌家教南昌家教网江西师大家教中心 江西师大家教网江西师大家教

南昌南昌家教网http://www.ncsmjj.com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